H_O`o`0i _OqF6Gc[
[size=3] 首先,我认为《父子电影俱乐部》里所有出现的120部或好或糟的“电影”并不能算是主体,它们应该算是载体,使父子俩能够交流的一种载体。电影做为纽带才使父子俩能够坐在一起,由一种隐形的话题来带出实际出现的种种问题,再进行一场场小心翼翼的探讨解决。如果没有“电影”,父子俩完全没有可能进行平等地对话,也就奢谈不了两人针对叛逆的话题进行沟通和解决。所以我说:父子俩人的交流才是这部小说的主体,而电影是用来附属承接过程的,儿子后来走出阴霾和感情的低谷,主要在于父亲聪明的用了一种可以缓冲问题的方法。 }E5?S@ C^4z*-Bu
[/size] :
sYj bI#PtM .0
[size=3] 但是,不得不说的是,吸引我的还真是那120部电影。大卫·吉尔莫从一开始正式介绍的《四百击》,就开始吸引我不住地读下去,想要了结更多电影的知识。可以说看完这部小说,我看其它电影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。但是也有遗憾和苦恼。遗憾的是全书出现的120部电影,只出现一部香港的电影名字《重庆森林》。莫非中国的电影就没有第二部入得了吉尔莫的法眼么?我觉得很多国产电影还是不错的!好在值得欣慰的是《重庆森林》的名字出现了四次之多,比别的电影都多出几次,虽然是因为杰西越南前女友丽贝卡的关系,但我也觉得很自豪。 e]`' |,Xv _yyl9
[/size] K5jCD[A PB{Dy>Rm
[size=3] 看完这本书, 还有一个让人苦恼的事儿,挺难为情的。放下这本书,我好奇地追看了他介绍的《驱魔人》、《偷自行车的人》和《荒野大镖客》。特别反复看了他几部电影里赞赏的经典场景,细细揣摩演员的动作、神态,感叹吉尔莫的卓见之余,尴尬地发现居然不知道演了什么故事。我太专注细节了!以至于《驱魔人》的惊恐我一点都没感觉到,真是的。 FM{X;L 5W^ eYh/sBWO'
[/size] l1Ne&}+% f$;n1k
[size=3] 其实,对电影的介绍,最专业的莫过于中央6频道每周六的佳片有约,每次影片前都会有近半个小时的详细介绍。只不过每次只介绍要演的一部,时间上有点让人望眼欲穿。还有一部日本动漫电视叫《华丽的挑战》的,后来,台湾翻拍成真人连续剧。那里也夸张地介绍一下演员演戏时的一些状态。比如,现场发挥啊!主角一个眼神的表演,都会引起尖叫“怎么会?他的眼神完全表现出孤独、愤怒、无助、哀伤,连女演员都不知不觉被他的演技带到情景里去,怎么会……”。哇咔咔,虽然很粗浅,但也是很有趣的电影知识入门介绍吧。呵呵。其实,很多电影杂志也有介绍的。是什么?找找身边的电影发烧友问问吧。你没发现,我的眼神也很迷惘、很疑惑吗?我还在回忆我看的剧情是什么呢? ]i];In_W&B 8gN.Tvw
[/size] 4_[A8i) ]FcIv+q:
[size=3] 如果你仔细看完这部《父子电影俱乐部》,你还会发现吉尔莫介绍的都是一些老电影。也许是作者年岁的原因?也许是现今的电影过于注重光影效果,而忽略一些演员的演技了吧。反正现在大家都在玩儿炒作,露*,离个婚什么的,知名度,票房,好像比演技重要得多。要是我说的不对,你告诉我变形金刚,哥斯拉表情是什么样,他表达了什么情绪?没错儿,其实我是在较真儿,实际我想说像景甜那样的花瓶怎么会有人找她演戏!?好吧!抬杠长学问的话不该多说。但也说明现在的电影演员的份量是缩减很多了,他们的表演天分被太多的电影特效占去。 $kWTPrjh p4S(ls"X
[/size] 3d^;4EV1 )OP%BKC
[size=3] 好了,明明我自己说小说的主体是父子俩的交流,现在自己打自己脸,大谈特谈电影,有点老不地道的。 q9&V<Th5g + :WD(m
[/size] 1NL`}Y6 v8hYQ7)B
[size=3] 从后记致谢上看,人物,事件仿佛是真实的纪实小说。因为完全可以融合到小说情景当中去。面临挫败的父亲和叛逆期的儿子通过电影进行了一步步交流。杰西面临三年的人生低谷,看似主要经历的三段感情,对杰西来说是否是问题所在?——人生的成功,有时候就是你把一个不很好的开端和一个糟糕的过程,做出一个美好的结局。小说有很糟糕的低谷,不管是针对父亲还是儿子。但是,结尾的转变却没有很冲突的高潮。这也显得很真实,人生不等同于电影,平淡才显得不那么违和。所以我说,不要把电影看成人生,那很幼稚。也不要妄想把人生过成电影,它会让你迷失。 :uods Fyb:~tTo2\
[/size]
E^#dqKe{> @7,8fgMFjO
|
一共有 27 条评论
Quote:
感谢来访宝林专页
Quote:
玉清好
Quote:
我也来支持
Quote:
Quote:
Quote:
非常感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