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是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。面对着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,安全教育作为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,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方针,真正发挥保障安全的基础作用,必须时刻走在安全管理的前面、走在事故隐患的前面。特别是基层组织,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“十个特殊时期”,按照安全文化“三为六预”要求,坚持预教于先,超前做好安全教育管理,把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,提高安全工作针对性和科学性,确保矿井长治久安。 \3 O"%qQ
s-qP"O=2y
实现安全教育工作有的放失,找准“病根”是前提。要解决安全问题,首先必须研究和找准问题。在很多事故中,特别是有些安全工作达标的“样板单位”或者原本谨慎小心的“放心职工”,发生了“想不到”的事故,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,让人痛心疾首的同时,又让人难以理解。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,事故往往是从薄弱处突破,问题常常是从薄弱点爆发。在一些特殊时期里,职工产生了思想波动和心理变化,虽然看不见、摸不着,却导致职工的安全意识及行为能力大打折扣,而单位的安全工作却还是“以不变应万变”的“持之以恒”,没有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,才使安全事故由“不可能”变成“想不到”。这也折射出常规安全教育方式对某些特殊时期缺乏针对性。安全来自长期的警惕,事故源自瞬间的麻痹。为了科学应对这些特殊时期,矿党委在深入调研了15家基层生产单位,分专业收集整理矿井内外220个事故案例的基础上,系统归纳总结出安全事故高发的“十个特殊时期”,对区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提供指导帮助。越是安全周期长的单位,越需要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,针对这十个特殊时期采取差异化、多样化的方式方法,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管理,消除制约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,确保安全工作长治久安。 QXnA,\3l
& |